阳泉“智慧工会”云服务平台注册职工13.8万人;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纳入全市“十四五”规划、市委常委会工作要点,全市培育13个产改试点单位;举办“技能成才、技能强市”阳泉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,动员8.2万职工参加岗位练兵、技术比武、技术创新……

  改革创新是时代发展的最强音,是工运事业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。过去五年,面对职工的新需求、新期盼,市总工会向“新”而行,持续深化改革和建设,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,强化数字化思维,全面加快工会系统数字化建设,增强技能人才意识,打响职工竞赛品牌,不断让工会组织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在改革创新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。

  通过“云端”将服务精准化,聚焦平台整合、流程优化、数据共享、智能互联,集成业务模块,实现“扫码入会”“免申即享”“一键通办”,更好地服务全市广大职工,是市总工会加快工会数字化建设新的目标。近年来,市总工会把工会工作的“根据地”拓展到网络上来,以“职能上网络”为指引,全面提升“智慧工会”能级,增强竞争力,积极构建“管建用”体系,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。阳泉“智慧工会”云服务平台连续4年被中央网信办、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“互联网+工会普惠服务”最具影响力平台,连续2年获评全国“市级十佳平台”荣誉称号。

  职工在哪里,工会组织就建到哪里。基层工会离职工最近,联系职工最直接,服务职工最具体,是工会组织的“神经末梢”。日前,市总工会有关负责人带队到市邮政管理局座谈调研,就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样板打造工作凝共识、聚合力。座谈时,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说:“从关心关注关爱快递从业人员的角度出发,多措并举提高从业人员稳定性,指导督促相关快递企业工会应建尽建、应入尽入,通过强化日常管理,加大培训力度,使工会组织‘建起来、转起来、活起来’。”

  往深处改革,向难点发力。发展新质生产力,必须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。近年来,市总工会多措并举深化产改,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纳入全市“十四五”规划和市委、市政府年度工作要点,以市委、市政府两办文件印发《阳泉市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若干措施》,出台《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措施》;联合市委人才办、阳泉职业技术学院设立阳泉工匠学院,充分发挥13个试点单位创新示范带动作用,完成阳泉市88项产改考核评价指标。同时,市总工会积极引导职工密切关注行业、产业前沿知识和技术进展,勤学苦练、深入钻研,熟练掌握运用数字化平台和智能化工具,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、技能报国之路,形成职工踊跃投身创新创造的热潮,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。

  此外,在推动工会改革的过程中,市总工会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集中攻坚行动,推行“重点建、行业建、兜底建”模式,推进“会、站、家”一体化建设,新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1.2万人,建立12个新就业形态示范点和3个“司机之家”,工会组织覆盖、工作覆盖不断向新业态领域、新经济组织、新社会组织延伸拓展。加强工业园(区)、乡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工会、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建设,推动形成“一域一模式”“一企一特色”的工会工作品牌矩阵,不断巩固拓展“县级工会加强年”专项工作,把更多资源和力量充实到基层,打通服务职工群众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  去年9月到今年1月,阳泉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成功举办。比赛现场,选手们争分夺秒,全情投入,使出拿手本领,展现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新风貌。“此次技能大赛,我们互相学习、取长补短、交流心得、切磋技艺、共同进步。同时,通过同台展示技艺,审视自身的差距,鞭策我们更加努力地学习知识、掌握技能。”参赛选手李青说。

  劳动创造历史,实干成就伟业。五年来,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围绕重大工程、重大项目、重点产业广泛开展各类职业技能竞赛,全市8.2万职工参加岗位练兵、技术比武、技术创新。“五小”竞赛吸引全市986家单位、21万职工参加。竞赛过程中,一批技术能手脱颖而出。全国、省、市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197名、五一劳动奖270个、工人先锋号67个。

  从拼速度、拼体力,向“效益型”“智力型”转变。如今,职工当好“主人翁”、建功新时代、争做技能人才的意识逐步提升。市总工会将继续完善“常规赛+重点赛+示范赛”竞赛体系,打造影响力大、引领力强的竞赛品牌,努力培养造就更多阳泉工匠、高技能人才,充分激发产业工人的创造精神和奋进力量,让劳动竞赛逐步成为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的“稳定器”和“发动机”之一。

  历史的车轮,镌刻着过去的辉煌,承载着新的使命。

  新时代、新作为。市总工会将以守正之心高举思想之旗,以创新之举汇聚奋斗合力,创新创优服务、全面深化改革、持续大抓基层,为推动阳泉高质量发展作出工会贡献。(张子煜)